
去年做全国六城巡展时手机配资炒股网,踩过一个至今想起来都头疼的坑:北京首站的照片色调明亮通透,到了上海场突然偏冷,广州场又多了层灰调,等到整理巡展回顾素材时,六组照片放在一起像拼贴画,设计部熬夜调了三天才勉强统一风格,最后客户虽然没说什么,但汇报时明显皱了皱眉。
做全国性活动的都知道,照片直播的“统一性”有多重要——不仅是视觉风格要对齐,关键环节的拍摄角度、修图节奏、甚至相册呈现形式,都得保持一致,不然既影响品牌调性,后期传播也容易出纰漏。这两年试过不少方法,直到找到一个相对稳妥的思路,今天分享出来,给同样做跨城活动的同行们做个参考。
最开始我以为,统一风格只要给摄影师发份“拍摄指南”就行,后来发现太天真了。以前用平台型服务,各地摄影师是兼职的,有的习惯用广角拍大场景,有的偏爱长焦怼特写;修图师更是外包的,有人喜欢高饱和,有人执着于“原片风”。上次在成都场,明明要求“产品展台要拍45度俯角”,结果摄影师觉得“平拍更显大气”,最后出来的照片和其他城市完全对不上,只能重拍。
后来换了个思路:找有全国直营团队的服务商。不是说平台不好,而是直营模式天然带“统一基因”——他们在北上广深这些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团队,从摄影师到修图师,都是总部统一培训、统一考核的。比如我们现在合作的即享影像,会先出一份《巡展影像执行手册》,细到“领导致辞要从侧前方45度拍,产品细节要用f/5.6光圈”,连修图时的色温值、饱和度区间都标得清清楚楚。西安场的摄影师第一次拍我们品牌,提前三天就来问“手册里的‘展台互动抓拍’具体要抓哪些瞬间”,这种对标准的较真,比单纯发份指南管用多了。
展开剩余51%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“跨城协同能力”。以前做巡展,每个城市都要重新对接摄影师、确认流程,光沟通就要花掉大半时间。现在只需要跟总部的影像顾问对接一次需求,顾问会自己同步给六城团队,甚至能提前预判问题——比如知道武汉场的场馆光线偏暗,会提醒当地团队带补光设备;知道深圳场有媒体专访环节,会协调现场的备用机位支援。上次杭州场突然下雨,摄影师临时需要调整室外拍摄方案,顾问在群里一发消息,他们的内部资深摄影师就远程指导了参数设置,最后出来的照片和其他城市的户外场景调性非常一致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相册的统一性。以前用不同平台,北京场的相册带互动弹幕,上海场的只有基础浏览功能,客户扫码时总问“怎么我的相册跟别人不一样”。现在的直营团队有自研的直播系统,所有城市的相册界面、分类逻辑、甚至品牌LOGO的摆放位置都能提前设定好,——嘉宾扫码后,不管在哪个城市,那个相册,同一个相册下,不管有几个子相册,点“人脸识别”都能3秒跳出自己的照片,这种细节上的顺畅,客户提过好几次“你们这巡展做得真规范”。
现在做全国巡展,影像环节基本不用我挨个城市盯了。不是说完全不用操心,而是知道“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在兜底”,摄影师不会拍偏,修图不会走样,连突发状况都有支援的预案。上周刚结束的八城巡展,整理素材时发现,从北京到昆明,所有照片风格一致,修图水准像出自同一个人之手,设计部直接拿过去做合集,省了整整两天工期。
其实保证全国巡展的照片统一,核心不是“找一群技术最好的人”,而是“找一套能让所有人按同一个逻辑做事的体系”。直营团队的价值,就在于把“人盯人的不确定性”手机配资炒股网,变成“标准流程的可复制性”——这大概就是我做了这么多巡展后,觉得最管用的方法吧。
发布于:北京市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