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元1252年秋天手机配资炒股网,忽必烈接到来自蒙哥的召令,要他回到蒙古帝国的都城哈剌和林参加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。蒙哥汗决定展开两场大规模的征战:他命令三弟旭列兀率领15万大军,西征直指伊斯兰世界的心脏——埃及;同时命令二弟忽必烈集结10万大军,先攻占云南的大理国,再通过四川、荆襄、江淮等地,合力一举征服南宋。对37岁的忽必烈来说,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,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,可以通过这场战争建立军事功绩,扩大自己的势力。
蒙哥之所以决定同时向东西两方向发动征战,跨越万里,他有着深思熟虑的考虑。凭借母亲的政治智慧,蒙哥成功将汗位稳固在拖雷家族手中。在蒙古帝国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,蒙哥不得不将重要军事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弟弟们,以便他们通过战争立功,从而巩固家族的权力。
展开剩余82%1252年深秋,忽必烈率领大军离开蒙古草原,向南行进,途经甘肃的六盘山——这是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去世的地方。忽必烈在这里停留,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祭奠仪式,悼念这位伟大的祖先。之后,他继续向甘南进军。
到了1253年夏天,忽必烈穿越甘肃南部的临洮地区,进入了青藏高原的吐蕃地区。早在1247年,经过《凉州会盟》,吐蕃政权已归属于蒙古帝国。此时,年仅18岁的八思巴已成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教主,地位崇高,是吐蕃地区的最高领袖。忽必烈非常欣赏八思巴的学识与佛法,邀请他前来与自己交谈。两人交谈甚欢,忽必烈渐渐被佛学的智慧所吸引,并且对八思巴十分佩服。最终,忽必烈一家人,包括妻子察必和20多个子女,都接受了藏传佛教的灌顶仪式,从此八思巴成为了忽必烈的精神导师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,忽必烈带领大军继续南行,进入川西的松潘地区。川西的山地和沼泽地形使得蒙古骑兵的行进速度大大受阻,但幸好沿途没有遇到强烈的抵抗,大部分部落纷纷投降。
在松潘,忽必烈展开了攻占大理国的战略部署,将大军分为三路:西路由兀良合台(速不台之子)带领,向南进军;东路由也只烈将军带领,途经川西平原向南;中路由忽必烈亲自指挥,进军丽江并越过大渡河。忽必烈计划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,最后集中兵力合围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(今大理市下关)。
东路大军先占领了建昌和会川府,在进军姚州时遇到顽强的抵抗,忽必烈决定调整战略,放弃姚州,转而向西与中路大军会合。西路的大军则继续在兀良合台的指挥下,攻克了大理国的重镇空和寨,突破了西部防线。
大理国的防线开始崩溃,权相高泰祥急忙回师救援,都城内外弥漫着紧张的气氛。忽必烈抓住机会,迅速突破了大理的金沙江防线,三路大军最终汇聚在羊苴咩城外,准备合围攻城。
就在蒙古大军准备发起进攻时,忽必烈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冷静和耐心。他拒绝了将领们急于攻城的请求,决定先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大理国的投降。忽必烈派遣三批使者入城劝降,然而,大理国的君主段兴智和高泰祥拒绝了所有的和平建议。高泰祥甚至命令将三名蒙古使者处决,表明决不投降。
蒙古大军只能发起武力攻城。羊苴咩城依山傍水,城防坚固,但忽必烈巧妙地命令部分军队绕山而行,绕到城西从背后攻击,成功扰乱了大理的防守。接着,蒙古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,攻城器械如投石机、火油发射器等不断向城墙投射。经过激烈的战斗,蒙古军成功突破了城墙,涌入内城。大理军队开始溃散,经过一天的恶战,蒙古人最终占领了大理的都城。
虽然大理国都城被攻占,忽必烈却表现出异常的克制,没有命令屠城报仇,而是采取了保护大理文化遗产的措施,尽量减少伤害。接着,蒙古军继续进攻姚州,最终俘获了高泰祥,并将他带回羊苴咩城。忽必烈对高泰祥的忠诚和勇气深感敬佩,虽未能改变高泰祥的决绝选择,但他对高泰祥的处置仍旧保持了克制和尊重。
至1254年秋,段兴智被捕并送到蒙古帝国的都城哈剌和林,蒙哥汗最终宽恕了他,并任命他继续管理大理地区。段兴智日后积极为蒙古效力,帮助镇压曾经的大理抗争势力,并为蒙古参与对其他国家的战争作出了贡献。
大理国从段思平建国,到段兴智结束其王朝,总共历时317年,经历了22代国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