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元1264年恒指配资开户,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理宗去世。他自1224年登基,直到1264年去世,执政长达40年。虽然他在位期间有过一些不光彩的经历,但总体上来说,宋理宗是一位守成的帝王,维持了南宋政权的稳定。
然而,在他执政的最后两年,宋理宗做出了三个重要的错误决定,导致了他一生的政治生涯蒙上阴影。第一个错误是他推行的“打算法”,第二个错误是他推行的“公田法”,第三个错误则是他为南宋选定了一个不适合的继承人。
“打算法”的核心内容是,宋理宗和当时的大臣贾似道一起,指派中央官员前往地方,审查当地军政官员的履职情况,特别是是否虚报兵员、冒领军饷或贪污受贿等。理论上,这项措施是为了整顿军队,清除腐败,增强国力。但实际操作中,情况变得复杂。南宋后期,许多地方的武将和军政大员本身就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,手下的军队也多为“虎狼之师”,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和权力,腐败问题相当严重。虽然初衷是为了整顿军队,但“打算法”过于严苛,反而导致许多优秀的武将,如杜庶、曹世雄、向士璧等被逼迫致死,而勇将刘整甚至被迫投降蒙古。
展开剩余64%这些武将被打压后,原本由他们掌控的军政大权被吕文德等人接管,而吕文德又与贾似道关系密切,这使得贾似道在南宋朝廷的权力进一步扩张。最终,军政大权落入贾似道手中,成为宋理宗未曾预料到的结果。
“公田法”是针对南宋末年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而提出的政策。宋理宗希望通过重新丈量土地,收回那些超出限额的土地,并将其转交朝廷管理,从而增加税收和耕地面积,为国库提供支持。虽然从治国角度看,这一政策有其合理性,但却激起了地主和官绅的强烈反应。地主阶级是南宋社会的强大力量,历史上朝廷与他们的关系一直处于微妙的拉拢与安抚之间。宋理宗此举强行削减他们的利益,最终加剧了朝廷与地主阶级的矛盾,甚至威胁到南宋在江南的统治基础。
在“打算法”和“公田法”这两项政策的推动下,南宋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,政府与武将、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愈发严重。而南宋当时正面临着外敌蒙古的威胁,本应集中力量应对北方的危机,却因内部矛盾而错失了时机。宋理宗在不合时宜的时刻实施这些政策,使得朝廷的统治根基更加动摇。
最后,关于继承人的问题,宋理宗选择了自己的养子赵禥(后来的宋度宗)作为继承人。然而,赵禥的能力并不足以胜任大位,且为人奢靡无能,史书中几乎没有他的突出事迹。宋理宗在临终时将国家大权交给了赵禥,并且让贾似道担任赵禥的老师,但这个决定显然是错误的。
综上所述,宋理宗的三大错误——“打算法”、“公田法”和错误的继承人选择,不仅影响了他的政治遗产,也为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。1264年,宋理宗去世,虽然他的治理给南宋带来了一定的稳定,但他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将影响到南宋朝廷的未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