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话说最近台海那边又有点风吹草动恒指配资开户,台湾太空中心主任吴宗信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直言不讳,说大陆如果真要动手,第一件事很可能就是瞄准海底电缆下手,把岛上的通信直接掐断。
台湾跟外界的电话、网络、数据全靠那些埋在海底的纤维光缆维持,一旦这些玩意儿出问题,整个岛屿就跟世隔绝了。
吴宗信算得上是台湾地区航天圈的老人儿,从早年在美国念书搞火箭推进到现在掌管国家太空中心,他对这些事儿门儿清。
台湾的通信系统高度依赖这些海缆,连接日本、美国和东南亚的几条主干线,流量占了九成以上。要是冲突升级,这些线缆就成了软肋,轻轻松松就能被切断,导致电网调度、金融交易、应急指挥全乱套。更别提普通老百姓,手机信号一断,生活瞬间瘫痪。
吴宗信点明,这事儿得马上提上日程,因为五角大楼那边早有评估,说2027年是个关键节点,台湾的准备时间其实没多少了。
台湾当局也承认,海缆防护是老大难,修补起来费时费力,还得靠国际援助。吴宗信的表态,其实就是在提醒大家,单纯靠海缆的日子过不去了,得赶紧找后路。
展开剩余82%现在的问题是,卫星通信这块儿还空白一片,吴宗信直说,至少得有150颗低轨卫星才能勉强维持基本韧性。目前呢?零颗。这差距听着就让人捏把汗,但也正因为这样,他的呼吁才这么急切。
海缆断裂背后的通信软肋海底电缆这东西,说白了就是台湾对外的生命线,但也正是因为太重要,才容易成靶子。吴宗信在采访中没绕弯子,直接说大陆攻台时,切断这些电缆是标准操作,能瞬间让台湾的互联网瘫痪,电话也打不通。
为什么这么容易?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浅埋海床,浅海段落就那么几公里,动用潜艇或无人设备就能搞定。台湾有十几条主要海缆,连接全球,但防护措施跟不上,维修船只有限,平均修一条得花好几天。更麻烦的是,国际法上这些电缆受保护,但冲突时谁管那个?
吴宗信的担忧不是瞎猜,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早有报告,说在台海冲突中,海缆中断是高概率事件,能让台湾的指挥系统瞎转悠半天。台湾的回应呢?当局已经在推“通信韧性”计划,但进展慢吞吞。吴宗信点出,单纯加固海缆不够,还得补上卫星这一环。
低轨卫星的优势就在这儿,信号延迟低,覆盖广,不怕海底那些猫腻。但台湾现在连一颗通信卫星都没有,福卫五号是遥感型的,音纳七号是科学实验,实战应用还差得远。吴宗信算了笔账,至少150颗才能覆盖岛屿全境,确保军民两用。
这数字听着吓人,但对标星链那种几千颗的阵列,其实是底线配置。台湾的航天预算有限,2024年国家太空中心才拿到25亿新台币,够干啥?勉强启动B5G低轨项目,计划2027年首发一颗,2030年第二颗,后面再跟上。
但这节奏太慢了,吴宗信直言,时间窗口就那么大,2027年不光是美军评估的节点,也是台湾航天路标的死线。要是赶不上,岛上就得捏鼻子靠别人,但谁可靠?
马斯克的星链为啥不来台湾提起卫星通信,绕不开埃隆·马斯克的星链,这玩意儿全球铺得飞起,乌克兰战场上都救急用。但轮到台湾,马斯克这边门儿紧得很,吴宗信采访中直说,马斯克不肯帮忙,星链不来台湾。
为什么?马斯克自己表态过好几次,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,这话搁在X平台上发帖时,台湾当局还抗议过。但更现实的是生意,马斯克的特斯拉在中国大陆有大厂,上海超级工厂年产百万辆,供应链离不开大陆。要是为台湾军事用途开绿灯,得罪大陆那损失不是闹着玩的。
吴宗信没细说,但业内都知道,SpaceX的星链许可卡得死,台湾数字部门申请了好几个月,对方回复就俩字:不行。2023年纽约时报报道过,马斯克给台湾下最后通牒,要么让SpaceX全控本地合资,要么免谈。台湾当局一看,这等于把通信命脉拱手让人,赶紧pass了。
结果呢?星链到现在没落地台湾,美军在岛上驻的部队上网都得绕弯子,2024年2月国会中国委员会还写信骂SpaceX,涉嫌违约。马斯克的立场听着挺直白,其实掺着地缘算盘。
这事儿闹大后,马斯克没否认,但强调星链是民用,不涉军方。台湾这边呢?吴宗信没纠结这个,采访中直接转弯,说就算星链不来,台湾也有自己的路子。
马斯克的拒绝,其实暴露了台湾的尴尬,靠外资卫星总有把柄在别人手里。星链的优势是现成,几千颗卫星一键覆盖,但代价是数据主权拱手让人。台湾当局早有防备,2024年3月宣布自建卫星网,砸几十亿美金,几年内搞定。
台湾卫星自救的弯路与加速台湾不靠星链,那咋办?吴宗信采访中亮底牌,说已经跟欧洲运营商搭上线,合作发射自家卫星。这话听着靠谱,B5G低轨项目就是核心,计划在600公里轨道上放6颗起步,2027年首发。合作伙伴有Eutelsat和Astranis这些,技术转移已经在谈,台湾本土厂也入链,目标是全自主制造。
吴宗信强调,这不是小打小闹,得至少150颗才能顶住海缆断的冲击。进展咋样?2024年10月,第一批组件运到,2025年上半年招标本土平台,预算加到25亿新台币。欧洲那边,Eutelsat承诺月底前覆盖台湾,但那是临时补丁,自家卫星才是长效。
吴宗信的呼吁直指痛点,说时间紧迫,得加速。为什么弯路多?台湾航天起步晚,2018年国家太空中心才挂牌,之前靠中科院零敲碎打。福卫系列上天了,但通信型还空白,音纳七号2021年发射是科学载荷,没实战味。
吴宗信从2012年就搞火箭中心,积累了经验,但预算总卡壳,国会批钱慢。2024年香山论坛上,中国专家何雷说对付台湾用常规武器就行,这话听着轻描淡写,但让台湾更急。吴宗信没回应这个,转头推项目,9月19日又接受采访,重申150颗门槛。
说到底,台湾的“通信软肋”,不过是分裂带来的“安全感缺口”。而填补这个缺口的,从不是更多的卫星、更粗的光缆,而是两岸血脉相连的统一。
大陆的通信企业能与台湾同行携手恒指配资开户,把宝岛打造成两岸数字经济融合的示范区;甚至那些曾被视为“威胁”的常规力量,本质上是守护台湾民众安宁的屏障。
发布于:河南省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